他网名齐橙——网络文学作家,都市硬派工业类作品第一人。从2011年开始,齐橙在起点中文网先后发表了《工业霸主》《材料帝国》《大国重工》等一系列工业题材的小说,引起巨大反响,也带动了网文界写作工业小说的风潮。
他本名龚江辉——766全讯白菜网999策略白菜手机论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 他的“统计学”课程,也如同一本本工业小说,在师大校园里成为传奇。
编者按:
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一部中国重工业崛起壮大的创业史,《大国重工》用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带着读者满怀热忱地穿越回20世纪80年代。
恢弘笔触、跌宕情节,文如其人。记者实在难以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场景概括这枚“齐橙”的丰富。只好尝试与读者一起,潜入他的字里行间、走入他的三尺讲坛,去体尝40年改革开放的惊涛骇浪中,“齐橙”多重生命体验下的况味人生。
字里行间——“多铆蒸刚”文字派,铁血也柔情
“阮福根这一跪,可不是存心要秀悲情,而是因为高度紧绷的神经已经无法承受更大的压力,在这一瞬间崩溃了。他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想放弃一切,包括自己那个经营了多年的厂子,此生再也不碰工业二字了。他也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的道理,但在这一刻,他怎么也收不住自己的眼泪,只觉得半个脸都湿透了,泪水嘀嘀哒哒地滑落到地面上。”
——齐橙:《大国重工》
这是白手起家的农民企业家阮福根的故事,对于网络作家齐橙来说,改革开放大的时代背景为之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实践证明,越是真实反映现实的作品,越有生命力。"
谈到自己成长为一名网络文学作家的心路历程,齐橙说他是一名“妥妥的工业党”,迷恋铆钉、钢板、活塞、框架构成的大型“机械怪物”;他还是一个军迷,崇尚高科技武器装备以及重工业那充满阳刚色彩的存在。在齐橙眼里,“文学、统计学、金融等都只是一种工具的存在,只有冰冷的机器,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正因如此,他的笔触自然而然地呈现出“硬核”的一面,然而字里行间却始终渗透着他作为一名“工业党”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幼时在工厂大院的生活经历,使他对于工人有着真正的理解和共情:“工人是工业小说的主角,但在一些小说里,他们只能沦为道具,成为作者施舍同情的对象。要写工业小说,就必须理解工人,尊重工人。工人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尊严,一名真正的工人并不会自轻自贱,他们会以自己的职业为荣”。
“许多读者表示,他们读到这个段落的时候,都忍不住落泪了。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这些似乎已经逐渐淡出大众传媒的名字,代表的是工人的荣誉与自豪。有人喜欢说当过兵是一生的骄傲,其实当过工人同样可以作为一生的骄傲。”
——齐橙:《书写工业党的工业情怀》
“工业小说难免要涉及到设备、技术、工艺等现实内容,在写作这些技术情节的时候,我会努力写得很‘实’”,齐橙说道。他的小说正是以专业的经济学知识和实打实的工业技术描写,给读者带来壮观、真实之感。在很多时候,他会抱着一本大部头的《热处理技术与工艺》耕读至凌晨,机加工原理、材料科技、装备参数等都是他为了技术描写而必须做的功课。
“我是一个爱跨界的文科生……”齐橙这样说。
在写作方面,齐橙坦言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唯靠自己兴趣广泛,看书量多类杂,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写的前两部工业小说《工业霸主》和《材料帝国》,开篇的场景都是一家国营中型企业,其原型就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那家企业。小时候有过经历,很多故事就自然流淌出来了”,齐橙并不将写作看成一件难事,他善于把真实的经历用小说的语言表现出来,在虚构与非虚构中找到平衡。齐橙认为工厂里可写的故事很多,也很具有普遍性,“一家老厂,有师徒间的传承关系,有同门学徒的香火之情,也有子女联姻形成的亲属关系,这使得在工厂里一家的事情就是百家的事情。”工厂里的工人都是小人物,但他从不把小人物当作小人物,在写每一个人物时都把自己的情感倾注进去。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那种灵魂深处与命运的抗争和自我的救赎,何尝不是时代洪流中的每一个你我?!
在给记者讲述一位乡镇企业家承接国家装备制造项目一再受挫的故事时,他因太过投入,竟红了眼眶,讲完后偷偷地擦去眼角的泪水。齐橙说,当时写到那里,觉得这位乡镇企业家“自己活过来了,在抗争,在诉说!写完自己也流泪了”。
这,便是硬派工业作家的一份铁血柔情。
三尺讲坛——把统计学讲出文学和工业的双重滋味
“听很多学生说,龚老师的课堂很有滋味,一门枯燥的统计学,能讲出文学和工业的双重滋味。——您会给学生上课时讲小说与写作,是吗?”记者问。
“三尺讲坛上的我,是龚江辉,不是齐橙。”言简意赅,不容分说的龚老师,语气是那样笃定、铿锵。
“我首先是一名老师,把课上好,是我的本职,学生是我所深爱的群体。我要守住一名人民教师的底线,用公平的环境,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肯定。”
看到记者的诧异和不解,龚老师放慢了语速:“我不会在课堂上讲有关我写小说的事,因为我不希望我的教学受到小说写作的干扰。如果在课堂上讲到自己的小说,会让一些学生误以为是老师的某种暗示,从而去订阅或者网络打赏,而这将使师生关系掺杂进不和谐的因素。如果这门课的考核结束了,学生如果愿意,可以成为我的文学粉丝,我们会是一生的笔友。”
师者情怀,溢于言表。
记者有幸随堂感受了一下这门曾经困扰过记者本人的统计学课程。
龚老师的课堂上,案例教学是最大的特色。幽默风趣的谈吐,从“如何统计出一个水库里有多少只鱼”开始,让你get到统计学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用美食来教会你区分“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的概念,用有趣的市场调研结果,来诠释线性变换、非线性变换。
声如洪钟的同时,各类变换的推导公式如行云流水,铺陈于黑板之上。你似乎能感受到数字王国里的力臂运动、蒸汽喷射,看到机器大生产中的力量和源泉。
记者揣测,在写作时候的齐橙大抵也是这般酣畅淋漓吧。
“我的课不需要背公式”,就连学生的课后作业,都不是单纯的计算题,而是极具开放性的统计研究。学生需要查阅各国统计年鉴,用统计数据解读中美贸易战,学生们的“答案”百花齐放,有的关注文化旅游、有的关注教育、有的关注GNI。同学们在实践中感悟到统计学的魅力所在,往往在一次大作业中,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
说起教书与写作的联系,龚老师向记者抛出一个问题:如何在描写专业知识和方便大众理解之间把握平衡?
“把专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十分考验作家本人的功力”,“工业小说能写得有趣,其实是我作为一名教书匠的自带属性吧!”龚老师笑着说,“我会用生动的语言给读者讲述,比如在小说里介绍锻压工艺的时候,我会把它比喻成揉面,这样即便是没有理工科功底的读者也能很好地理解……”,他卖力地做出动作来向记者演示,表情颇为生动,仿佛龚老师和齐橙这两个有趣的灵魂又融为一体,“深入浅出,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事实上,写作不仅没有耽误齐橙的教师工作,甚至还促进了他跟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作为MBA导师,他非常认真地指导学生,有时候他在学生论文上所做的修改批注甚至比论文本身的字数还多。作为网络作家,他有更多机会和年轻人打交道,也能通过网络更好地了解当代青年的思维方式。 “我和年轻人几乎没有代沟的”,龚老师自信地说道,露出青春的笑容。这位四十九岁的中年教师,在课堂上会用时髦的流行语,有时他讲的一些“梗”,底下的同学一时都反应不过来。“他是一位非常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位上过齐橙统计学课程的同学说,“龚老师的课,每回要早早地去占座位,明明只是枯燥的统计课,到龚老师这里却变得有趣,绝非讲述简单的课本自带案例,龚老师举出的例子大部分都是最经典的案例或者是他亲身经历的事件。”
正如他在《工业霸主》中写的:“青春不是一段时间,而是一种心态。”
四十年云烟——“最大似然估计”背后是多重生命体验
齐橙的人生,表面上看去是“离散”的,“异众比率”也偏高。他高中时就是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组长,所编的程序在省内拿过奖,本科毕业任教过经济学、统计学、DBASE语言,当过学校的计算机教研室主任,读研时曾在中关村的计算机咨询公司打工,担任公司的调研总监,还是宿舍楼里的电脑专家,硕士毕业后到北师大任教,当过几个网络论坛的“意见领袖”,如今更是成为备受18岁到80岁跨度粉丝热捧的网络文学作家。
这样多重的丰富生命体验,是齐橙引以为傲的一件事。正是各种身份、职业、角色的交织,汇聚成一股内心对生命价值追问的力量,刻画出与众不同的“齐橙”。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我最满足,也最舒适的状态。”
这好比是他的人生经“贝叶斯决策”后所得出的“最大似然估计”。
说笑间,齐橙为记者在《大国重工》的扉页签名留念。眼前,手捧着这本小说的他,俨然一位历经沧桑的见证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波澜壮阔,并通过笔下的无数个生动角色成为“中国工业故事的讲述者”。
齐橙的网络小说如今已经拥有众多粉丝,在其签约的起点中文网,尚未完结的《大国重工》已经获得了100万总推荐,上千万的点击。由于网络文学的特殊性,齐橙的读者自然以年轻人居多。他认为,首先是知识本身具有吸引力,“他们读到后会很惊讶,原来网络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原来中国经济发展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这段历史,但他们其实有兴趣,有欲望去了解”。另一方面,工业小说以一种更有趣、更生动的方式,让年轻一代得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由弱变强,直至称雄世界的艰辛而辉煌的历史,这远比单纯叙述经济发展史更容易被人接受。
一位读者于2017年9月30日在齐橙的小说《工业霸主》的讨论区留言:
“本人98年生人,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专业。我是看了大大很多工业流的书后,才填报的这个专业。大大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我也相信这个专业不会让我失望。”
不少年龄较大的读者也爱读齐橙的工业小说,因为在他的小说里,他们读到了曾经熟悉的生活,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据说,有一次齐橙去上海参加活动,在会场门外偶遇一位退休的门卫,声称自己就读过《工业霸主》,在小说中看到似曾相识的经历,倍感亲切,在得知眼前就是作者的时候,他专门拉着齐橙合影留念。还有一次,一位复旦毕业的女孩子,想要找齐橙把小说拍成电视剧,“她说她爸五十多岁了,看过我的书之后,现在是我的迷哥,她呢,不是我的迷妹,而是我的迷侄女”,说到这儿,齐橙笑得像个孩子。
“我母亲也读我的小说,你猜她多大年龄?八十岁!”他左手比划出八字,在空中轻晃了两下,“用平板,划拉着看。她不是因为我是她儿子才读我的书,而是真的觉得写得挺好,值得读”,得到母亲的认可,他的语气里有着一份孩提式的自豪。
访谈接近尾声,记者获赠了两本书:齐橙著的《大国重工》、龚江辉编著的《统计学》。
记者试图从同一个人的文学作品和学术作品中,找寻一种共性的存在,第一次体验在同一个时空翻阅“跨界”书籍:此刻在荡气回肠的时代洪流裹挟下激情满怀,彼时又在抽样分布的样本方差计算中置信不疑。
但有一点始终清晰——
一个泱泱大国的崛起与兴盛,离不开重工业。几代工业人自强不息,在改革开放的大旗下,艰苦卓绝,励志创新,这份家国情怀的书写,恰如师者的传道受业解惑,打造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脊骨,弥足珍贵。